陳國富,臺灣新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他在臺灣新電影浪潮中翻騰多年之後,最早走出藝術電影的樊籠,扛起商業電影的旗幟。有評論說他的這一舉動將臺灣電影帶領至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境界,創造出新的可能性。當年曾以《國中女生》,《徵婚啟事》等片揚名。2002年,其導演的驚悚電影《雙瞳》在臺灣造成極大的震撼和成功。近年,他又以監製身份加盟《可可西里》、《天下無賊》、《集結號》、《功夫之王》、《情非得以》、《非誠勿擾》、《狄仁傑之通天帝國》等電影,成為華語電影取得斐然成績的主將之一。
1.問:《風聲》最吸引您的是什麼?或者說,它將呈現給觀眾的是什麼?
陳導:
《風聲》最有價值的地方,在於它是一個生動的傳奇故事。這些年來華語大片都太沉重、太灰暗了,電影是新時代的神話,應該提供典範情節、典範人物,《風聲》具備了這樣的條件。如果觀眾進入了這樣的一種體驗,在電影結束時,他經歷的不只是感官的發洩,而是一種很深的幸福感,感到自己和英雄人物的高貴情操是相關聯的,感覺自己一時掙脫凡世的污濁,得到救贖的可能。
2.問:這部電影是您和高群書導演聯合指導,兩位導演是如何分工?是否會有創作上的衝突?
陳導:
劇本是和我的老搭檔張家魯一起寫的。找了高群書後,說好現場由他掌控,美術他負責,我找來幾個明星、徵集主要的技術人員、與投資人溝通,並操作後期工作──包括剪接、電腦特效、音樂等等。創作上有分歧難免,但因為分工已說得很清楚,大家各司其職就可以。如果完全由我拍,不可能是現在這個樣子,反過來也一樣,他不會認同所有我做的決定,但這個案子重點就在各擷所長,以創造我們個別達不到的結果。
3.問:有媒體採訪過高群導演,他說是被陳導您的胸懷打動了,才在這種狀況下選擇與你一起導演《風聲》,你怎麼看?
陳導:
在這個行業,“識人” 是很重要的,因為這是一種群策群力的團隊工作,選擇夥伴很多時候決定了成敗。有些很有才分的導演,慢慢地消沉了,走到邊緣了,這跟他們在路途上逐漸流失志同道合的夥伴有很大關係。我相信高群書是有料的,但他是不是能給華語電影帶來更多的啟發,要看他接下來怎麼調動自己的見識和價值觀,把潛力發揮到極致。
4.問:電影叫《風聲》,應該不僅僅是因為和原著同名,您保留片名的原因是什麼,您怎樣理解這“風聲”的寓意?
陳導:
風聲一詞實際上代表的就是“訊息”,風中夾帶了話語。訊息(The Message)也是我們的英文片名。這訊息在故事裏就是“最後的情報、至關重要的情報”。至於戲外的引申,可以說這訊息就是“傳達人性的力量和基本價值”,我們問的問題是, 一個人能為自己的信念作出多大的犧牲? 這一點在電影裏會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5.問:與原著相比,劇本在情節、人物方面又有著怎樣的繼承和發揚,有沒有什麼新意?你認為《風聲》最大的亮點在哪兒?
陳導:
人物完全承傳自原著小說。我認為麥家創造出了幾個臉譜化的傳奇人物,漢奸王田香、解碼天才李甯玉、鬼靈精怪的顧曉夢、鐵血漢子吳志國等等。電影是拿小說現成的傳奇故事來改造。但既然是改造,既然拍的是主流商業大片,就要滿足觀眾各方面的需求。包括手段要新奇,人物要生動,結局要出人意表……其亮點就是,這是一台群英會,臺上的各個角兒無不全身心投入,一方面入戲,另方面還要鬥戲。
6.問:《風聲》可謂新世紀第一部諜戰電影,在世界範圍內,這類黑色影片不乏佳作,你有沒有特別喜歡的?
陳導:
諜戰片不是我的愛好,一般太複雜的情節我都看得很辛苦。我印象裡較深刻的一個是黑白片老經典《黑獄亡魂》(The Third Man),希區考克的好幾部《北西北》、《黃寶石》等等也很堪回味,八十年代有部美國片《英雄不流淚》(Three Days of Condor)我很喜歡,最近的就是《諜影重重》系列。我覺得這個類型主要歸屬於“驚悚懸疑動作”。特務片和警匪片的區隔,表面上看是些意識形態上的鬥爭,或愛國主義的強調,但兩者的類型元素是極其類似的。就像007,他可以是任何國家的特務或警探,觀眾的興奮點還是在場面、動作,不在他是服務於什麼理念。從這方面來說,你也可以把《風聲》看成一部警匪片,只不過自認為員警的人,實際上是漢奸,正和反調過來了。
7.問:黑色電影雖然大多是頹廢、悲觀的,但有種對人性的深度曝露和哀歎,《風聲》在人性方面有沒有較為上升性的表達?
陳導:
《風聲》始於黑暗,終結于光明。故事的核就在表現人性上升的可能性。雖然戰爭的背景提醒我們的是傷痛,揭露的是最恐怖、最猥瑣的人性面,但也唯有在那種倒錯的時代,你才能見證真正的人性光輝。可以說,在最困難的時代,最經不起考驗的是人的情感,但最終拯救我們的也是人的情感。
8.問:此前媒體風傳《風聲》劇本洩露、最終大結局洩密,劇本會不會因此有大幅度改動?
陳導:
我們確實一直很擔心觀眾提前知道故事結局,因為這是《風聲》的大看點。但一部大片,牽涉的工作人員這麼多,要完全守密是不可能的;儘管我們事先做了很多防範措施,包括讓所有人簽保密協議、分發不同版本的劇本等等。但很宿命的是,風聲在製作過程中,結局確實一直在變。有些是因應制作狀況的調整,有些是後期製作中發現新的可能性。商業電影是很嚴肅的工藝產品,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精密規劃,照說不應該出現“結局不定”這種說法,但《風聲》的確出現這種始料未及的結果,連主演都是到了最後配音才知道終局。我相信這樣創作出來的電影也極為罕見吧,但最終讓觀眾滿足的,不能單單靠一個意外的結局,電影必須分分鐘精彩。
9.問:電影《風聲》中的武田脫胎於原著中的肥田,黃曉明扮演的這一日本軍官角色,表演上是否有難度?您如何評價片中其他幾位主演的表演?
陳導:
難度很高。所有演員進入劇中角色都有很高難度。曉明太帥,周迅太隨性,張涵予太正經,李冰冰太內斂,王志文太端莊,英達太機靈,蘇有朋太現代。但反過來說,你也可以把他們每個人的本色當作角色的起跑點。那樣一來,經過電影拍攝的催化,就成了黃曉明狠中帶酷,周迅天馬行空,涵予深不可測,冰冰外張內弛,志文陰晴不定,英達大智若愚,有朋剛柔兼具。
10.問:您希望《風聲》上映後,會有怎樣的反響,達到什麼樣的票房?
陳導:
期待觀眾反應不是我的行事習慣。我和作品的關係、和觀眾的關係,都是比較細水長流的,但我可以預測這電影會留在人們的心中好一陣子。你可以不愛它,但你甩不掉它。票房當然很重要,因為這是維持產業生機的必要條件。我認為《風聲》的票房會好。我通常不預測數位,因為我沒有能力預測,我只能說,它可以超越一般的期待。
在線網店系統:我艾尚DVD網店系統http://www.523dvd.com (最新電影電視劇 高清電影、高清DVD 韓國明星美女DVD電影電視劇 歐美明星美女DVD電影電視劇 港臺明星美女電影電視劇 大陸 日本 最新 最熱門 激情 動作 經典 科幻電影 電視劇 出售 在線購買DVD 最新電影電視劇 高清電影、高清DVD)
留言列表